案名: | 帝璽漂亮3+1房車位 ![]() |
區域: | 桃園市|桃園區 |
標的: | 藝文特區捷運站運站 |
類別: | 電梯華廈 |
坪數: | 權狀總坪數70.351 主建物坪數39.028 |
格局: | 4房2廳3衛 |
樓層: | 4/29 |
屋齡: | 2013-01-28 |
車位: | 平面車庫 |
點閱: | 723 |
總價: | 3388萬 |
財政部在2023年8月實行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,實施近一年以來,房市買氣大幅提升!根據不動產仲介經紀公會全聯會針對「新青安房貸政策調查」進行的網路民調,在1139份有效問卷中,平均有66.2%的民眾認為該政策有助於減輕年輕人的購屋負擔,其中南部地區的認同度更是高達71.6%,但普遍認為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很沒有必要。
調查顯示,有57%的民眾希望政府將新青安列為常態性政策,尤其是20至30歲的年輕族群,高達64.6%的支持度,突顯了年輕世代對購屋補貼的強烈需求。然而,對於6月底提出的精進方案中,將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的措施,僅約20%的民眾表示會使用,低於選擇30年期(31.1%)和20年以下(27.1%)房貸的比重,主要原因是40年房貸所需繳交的利息總額相當可觀。
房仲全聯會不動產智庫總會長林金雄指出,只要能夠降低假性需求、減少投資濫用,新青安政策的民意支持度是非常高的。網路地產王總經理陳韻如也表示,本次調查發現各年齡層的購屋意願均有顯著回升,其中20至30歲較4月份增加10.4%、31至40歲增加14.2%、41至50歲增加3%、51歲以上則增加7.7%。
陳韻如認為,儘管房價高漲,但並未勸退買方,主流買方仍把握在優惠期限內購屋的機會,導致7月房市買氣呈現「年月雙漲」現象,預計在2025年7月底新青安屆滿前,買氣仍將維持滿檔。
Yahoo轉載
中央銀行昨(21日)籲請國內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,各界解讀為抑制過熱房市,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數據,2022年全台住宅用建照量共逾18萬戶,創1995年以來最高峰,若以工期3年計算,當年度建案最快於今年出現交屋潮,當時進場民眾,恐怕交屋時申貸就是一大難關。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,此波「最嚴限貸令」衝擊中小建商與近期交屋民眾,下半年買賣移轉量勢必緊縮,惟房價是否出現盤整,仍需視整體金融環境而定。
觀察內政部數據,自1991年有統計以來,核發純住宅用建造執照宅數最高峰出現在1992~1994年間,此3年建照量每年皆多達20萬戶以上,之後未曾突破20萬戶大關,直到近期疫情後房市進入多頭,2020~2022年出現新一波高峰,其中2022年純住宅用核准建照戶數多達18萬674戶,創下自1995年來最高紀錄。
徐佳馨指出,2020~2022年間全台純住宅用核准建照戶數共達51萬1,178戶,若以現今工期約3~5年計算,將於今年起出現超大量體的交屋潮,適逢下半年度央行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,此波禁令首當其衝的就是疫情後進場、並將於近期交屋的預售買盤;此外,銀行管控整體不動產貸款,對於急需土建融來購地與置產的中小建商而言,恐有斷金流的風險;其三是欲購置中古屋民眾,若非自身條件絕佳,申貸也將是一大難關;整體而言,此波限貸令將大幅打擊整體房市,惟現今國內經濟體質尚佳,中古屋主或新案建商對價格仍有期待,恐怕買賣雙方對價格認知將出現拉鋸,下半年整體房市將呈「價穩量盤整」局勢。
另細看觀察七都純住宅用建照宅數,台中市2020~2022年間純住宅整體建照量達9萬9,992戶,位居全台第一,而新北、桃園次之,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,台中市受惠於科技產業題材,且區域重劃區議題濃厚,近年成為各大建商兵家必爭之地,建照量大幅提升;而新北、桃園則本身捷運等機能逐年成熟,並有北市房市外溢效應,磁吸雙北首購族群移入,自然吸引開發商進駐。
賴志昶提醒,依一般工期計算,此波交屋潮將自2024年起陸續體現,而過去核發建照量較大區域,若投資比重過高,恐成為此波限貸令最大重災區,惟面臨市場發生變化,建商也非省油的燈,多數業者除選擇延後交屋,待明年過後限制放寬,以防大量違約潮出現。至於一般購屋民眾,若近期交屋在即,或購置中古屋申貸受阻,可尋求其他金融體系,如信用合作社、農會、漁會及壽險公司等,惟此類機構貸款條件不如商業銀行的貸款優惠,建議多尋覓各金融體系,先求有、再求好,才能順利交屋不致違約。
Yahoo轉載
台北市房市交易熱絡,房價持續上漲,台北市地政局公布最新實價登錄統計,今(2024)年3月北市房市交易量較2月增加50.2%,交易總額月增50.51%,住宅價格指數也較2月上升1.89%。其中,中山區居交易總額之冠,交易量增幅最大為信義區,月增達120%。地政局表示,全市、大樓、公寓及小宅之月線、季線及半年線趨勢皆為上漲。
全市交易量月漲5成
地政局表示,根據3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,北市交易量共1,128件,較2月751件增加377件,增加50.2%,較去(2023)年同期增加253件,漲幅28.91%,此外,與去年平均863件相較,增加30.71%。
中山區 交易量續居冠
觀察各行政區交易量,中山區交易件數仍是全市之冠,3月交易共171件,其次為內湖區123件、大安區110件;交易量最低依然是南港區,3月僅42件,次為中正區61件、大同區69件。
信義區 交易量漲120%
至於各行政區交易量增幅,地政局表示,受農曆春節影響,2月交易天數較少,故各行政區3月交易量皆有明顯增加,其中漲幅最大為信義區,3月交易共88件,相較2月40件,月增達120%,其次為大同區109.09%、松山區60%。
大同區 交易總額漲最大
地政局指出,今年3月交易總額為295.87億元,較2月196.58億元增加99.29億元,漲幅達50.51%,較去年同期增加67.72億元,漲幅近3成,另外與去年平均217.93億元相比,增加35.76%。
各行政區交易總額最高為中山區48億元,其次為大安區42.18億元、內湖區34.59億元;總額最少為南港區,僅11.61億元,總額最高的中山區與最低的南港區,差約3.13倍。
值得注意的是大同區,雖然交易量為全市倒數第三,但總件數漲幅為全市第二,且交易總額漲幅也是全市最大,較2月增加110.93%。
住宅價格持續上漲
此外,北市全市、大樓、公寓及小宅的住宅價格指數月線、季線及半年線皆呈現上漲趨勢。
地政局表示,3月住宅價格指數124.56,較2月122.25上升1.89%,較前一年同期114.93上升8.38%;標準住宅總價1,973萬元,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2.84萬元。
觀察各產品表現,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31.72,較2月上升2.14%,年增10.17%,標準總價2,753萬元,每坪單價77.11萬元;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6.26,月增1.76%、年增5.58%,標準總價1,505萬元,每坪單價50.16萬元;至於小宅,住宅價格指數120.13,月增2.19%、年增9.37%,標準總價1,038萬元,每坪單價74.14萬元。
Yahoo轉載
房價走高,取得輕齡住宅更不易,房仲業者依內政部統計,指高雄市近 10 年平均購屋屋齡,2014 年平均購屋屋齡約為 15 年,10 年來持續老化,每晚一年買房,能買到的房子就越來越老,平均每年購屋屋齡遞增 1-2 年,來到 2023 年,平均購屋屋齡已達 28 年,刷新統計以來的史上最老紀錄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,觀察高雄近 10 年來的平均房價,同樣年年走高,顯示受高房價影響下,導致購屋屋齡不斷拉高,尤其近幾年高雄產業建設利多豐沛,帶動房價一路狂飆,指標熱區的房價甚至直接 3 級跳,民眾購屋壓力大增,也使得消費者若預算條件不變,選購房屋就必須有所取捨,比如拉高屋齡、縮小坪數才有辦法如願成家,房子也因此越買越老、越買越小,以近十年的屋齡年增幅度來看,推估未來 1~2 年內,高雄平均購屋屋齡恐跨越 30 年老屋門檻。
觀察高雄主要行政區,2023 年全年平均購屋屋齡最年輕的前五名,由鼓山區奪冠,平均購屋屋齡約為 21 年,鼓山區房價也最高,平均單價已破 3 字頭;其次為左營區、前金區與楠梓區均為 23 年,第五名為新興區 24 年。反觀平均購屋屋齡最老的行政區為鳳山區,平均購屋屋齡達 36 年,其他高屋齡區還包括鳥松區、仁武區、鹽埕區及大寮區,平均購屋屋齡均超過 30 年以上。
台灣房屋高雄美術館加盟店店東蔡志揚表示,鼓山區內擁有高雄兩大購屋熱區,分別為屬於成熟重劃區的美術館特區及農十六豪宅特區,以美術館生活圈來說,區內多為中高總價大樓產品,平均房價水位高,新案供給量大,住宅平均屋齡相對新穎,該區街廓新穎,擁有美術館萬坪綠地及輕軌、台鐵交通機能,整體生活圈評價高,深受有力進駐市區的中高端客群青睞,而這些中高端客群偏好輕齡屋多過於老屋,也是影響整體平均購屋屋齡年輕化的原因之一。
李家妮指出,高屋齡行政區大多屬於蛋白區,房價水位較蛋黃區親民,照理說更有利購屋族入手新屋,平均購屋屋齡應該較低才對,然而這些區域新案推出的情況不及市區活絡,整體住宅供給仍以中高齡房屋為大宗。
另一方面,有意進駐低價區的小資族,對於相對便宜的高齡屋接受度也較高,因此拉高了平均購屋屋齡;而近期地震頻繁,老屋建築耐震度成為民眾對住宅安全評估指標之一,往後可能推升購屋族對輕齡住宅的需求發展。
Yahoo轉載
房仲業者依內政部與實價資料,統計 10 年來全台六都累計淨遷入人口數與房價,其中人口淨遷入數不及新北及桃園的南二都,房價漲勢卻是領先,尤以台南市房價飆升近 9 成冠居六都。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,南二都雖說人口增幅不比北台灣新興城市,但科技產業進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,也加大房價上揚力道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桃園、台中 2014-2023 年淨遷入人口累計分別達 19 萬 7322、10 萬 2824 人,位居六都冠亞軍。而台北、高雄則為六都中,唯二 10 年來淨遷入人口達到負數的城市,其中北市更遷出逾 21 萬人。
賴志昶分析,北市受高房價所困,不僅是首購年輕族群難以移入,不少中高年齡層族群若想換屋,大多也換不回北市,僅仍選擇新北或桃園,房價長久處於高檔,人口外移趨勢難解;此外,近年來機場捷運、TPASS 等議題炒熱,大台北交通機能逐漸健全,外縣市親民的房價,也讓人口持續外移。至於桃園、台中能成為人口成長的績優生,前者主要受益親民房價,磁吸「脫北者」移入;而後者則為科技業聚落的後起之秀,且近期重劃區議題濃厚,受到中部其他縣市購屋者青睞。
另比較實價登錄資料,10 年來房價漲幅以台南、高雄等南二都位居冠亞軍,而南二都近 10 年的人口遷移人數則是相對少數,住商機構高屏澎區協理林祺博分析,南部各縣市常因就業機會與房價變動,而人口互相遷移成長,不過綜觀房價發展,無庸置疑漲幅為六都之冠。主要原因有二,一是南二都過去房價長期處於低檔,房價維持一字頭許久,因此相對漲幅空間大;二是南二都近期吸引高科技產業進駐,帶動經濟發展之虞,也為區域帶來高收入的科技新貴移入,因此雖說兩都成為金流的強力磁鐵,進而推升在地房市發展前景。